bsports体育-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_巴西国王是谁

admin 阅读:106 2024-07-20 08:41:58 评论:0

  微声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9日5时左右,地震已致9人遇难、164人受伤。地震又成为全国人民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的焦点,也必然成为2018高考热点。那么,从常规角度看,各学科会从哪些角度命题呢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3.“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意对即可)

  4.“略”。(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言之有理即可。)

  二、作文

  【热点材料预测】

  

  

  

  

  【话题预测】

  为逝者静默;向勇者致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场灾难的不期而至,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我们重新努力燃起梦想;灾难面前脚步最坚定是懂得“多难兴邦”的道理的人们,更是那些永不低下倔强头颅的民族

  【往年例文】

  01

  地

  震

  兄

  妹

  8月永远都是那么潮湿。已是初夏的阳光特别的刺眼,地震过后的四川空气是那么的沉闷。满天的灰尘在山谷中旋转,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这片大地。

  山脚下,国道上,一个13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因为地震已变得坎坷的路上。沾满灰尘的衣裤,满是泥土有些磨损的胶鞋,向人们透露:他们是从遥远的灾区徒步而来。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知道了他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家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父母亲人在灾难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着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来到这国道上。

  随着镜头的推移,给了这对兄妹一个特写。哥哥脸色如灰,眼神却出奇的坚毅,仿佛黑夜中闪烁的灯。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着水,脸上一片宁静和好奇。

  记者问:“你要把妹妹带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语气中有不可置疑的坚定。

  也许,妹妹曾经问过哥哥:“我们要去哪里?”

  三天的时间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从地底不时传来的奇怪的嗡嗡声中,不知哥哥是怎样煞费苦心,才抚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惧;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办法,压住了妹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解决了平时看似简单的吃喝问题!

  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

  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晶莹的泪水滑过我的脸庞,我觉得他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坚毅。

  一对平凡的兄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地震兄妹的镜头不断在我脑海显现,哥哥的坚强会鼓励人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总理曾经说过,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断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了这番磨难的地震兄妹,将来一定会和同龄人一道,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着的人们一路走好。

  02

  悲

  中

  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 。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03

  大

  爱

  无

  声

  天崩挡不住

  地裂挡不住

  高山挡不住,

  是你啊,我的亲人!

  大爱无声。是谁,一百多个小时不眠不休,跑遍了灾区的每个角落;是谁,搂着孩子劝他不哭,自己却老泪纵横;是谁,不顾随时有可能坍塌的楼房,俯身安慰废墟下的生者;是谁,忧心如焚,四天之内白了头发霜了两鬓。是你啊,我的亲人!你的名字叫人民总理。

  大爱无声。是谁,翻山越岭,双脚血涌,给灾区人民送去衣食;是谁,写好了遗嘱,从五千米的高空纵身而跳;是谁,身患癌症,刚化疗罢,便背着医生,偷赴灾区;是谁,被钢筋扎伤了腰,依然乞求着“让我再救一个吧”。是你啊,我的亲人!你的名字叫人民子弟兵。

  大爱无声。是谁,趴在课桌上,用肉体与楼板的交响掩护四个柔弱的学生;是谁,搂住孩子的胳臂钢铁般坚硬,救援人员不得已用锯截断;是谁,与死神赛跑,把学生一个个抱下楼,自己却埋在废墟之中;是谁,女儿喊救命,自己却含着热泪先救助其他的学生,等回过身扒开瓦砾,女儿已停止了呼吸。是你啊,我的亲人!你的名字叫人民教师。

  大爱无声。是谁,七十九岁的高龄,带着助听器,拄着拐杖,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间奔走;是谁,左眼随时都有失明的可能,依然写下“请战书”:即使眼睛瞎了,也要留在灾区;是谁,两天一夜的连续手术累倒在手术台上,心脏停止跳动近一分钟;是谁深山孤岛中,冒死前行,是谁堰塞湖下,给受灾群众送去急需药品。是你啊,我的亲人!你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大爱无声。是谁,整天站在广场上为大家理发,从早上开始,到晚上天黑得看不见才收工;是谁,婚礼可以推后,救人不能耽误,赶赴灾区,不甘人后;是谁,一人带一把铁锨,跋涉2300多里路来到灾区第一线;是谁,自己的妻儿生死未卜,毅然忍着心痛帮助部队搬运分发救灾食品。是你啊,我的亲人!你的名字叫志愿者。

  驱除黑暗,赶走阴霾,送来光明,是你啊,我的亲人!

  04

  为

  逝

  者

  默

  向

  勇

  者

  敬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猝然而至的巨大灾难,考验了国家的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迸发出的巨大力量。灾难面前谁的脚步最坚定?是那些在灾难中永不停下步履的人们,是那些懂得“多难兴邦”的道理的人们,更是那些永不低下倔强的头颅民族脊梁。

  公民人格与公民教育的根本指向,不仅仅在于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的认同,更在于积极的实践,在于果敢的行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无数公民个人自觉的投入,这让我们救灾的行动变得有序而且高效。在灾难面前,许多人一改平时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公民的热情蓬勃而生,责任意识空前高涨,灾难本身成了最重要的公民教育课堂。不仅如此,当我们仔细审视灾难发生的诸多细节,就会发现,尽管自然灾害难以避免,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减少人为的伤害,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提示我们,真正的公民实践,其实应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应转化成我们对待个人职业责任的敬重。

  抗震救灾让全国百姓共同感受到了这场巨大的悲剧,每时每刻与灾区人民感同身受。灾难所能给予人类的教育,不仅在于技术上为人类提供应对灾难的应变能力,增加生存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不常见的方式让我们领悟生命的沉重,同时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我们要善待生命。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灾难是危机也是契机,灾难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它在考验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自然灾害不可能不发生,但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灾前预警判断能力,取决于我们救灾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样也取决于我们灾后总结反思和研究完善的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场灾难的不期而至,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坚韧顽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互助友爱……同样,也就是在对这样一串词汇的践行中,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成就了人生的高度。在汶川地震九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刻,为遇难的人们祈祷,让精神的力量永远砥砺筑梦的征程。

英语

  一、热点词汇

  earthquake、quake、shake、shock、tremor和temblor 地震

  hit 袭击,打击,使遭受

  strike 突然发生

  shake 摇;摇动;摇撼

  jolt 使颠簸,摇晃

  rock 摇,摇动,使振动

  roll acr oss 波动,起伏,横摇

  rip through 裂开,破开;突进,横撞直闯

  形容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动词有(按破换程度从小到大排序):

  damage 损害,损伤;〔口语〕伤害,毁坏

  destroy 毁坏,破坏;摧残

  shatter 破坏;捣毁;破灭

  devastate 蹂躏,破坏;使荒废;毁灭

  level 推倒,夷平

  flatten 夷为平地

  地震学相关词汇:

  seismological 地震学上的

  seismology 地震学

  seismograph 地震仪

  seismographer 地震学家

  aftershock 余震

  smaller tremors 小地震

  epicenter 震中

  magnitude 震级

  Richt er Scale(1—10) 里氏震级

  earthquake monitoring 地震监控

  tsunami海啸

  tsunami warning system 海啸预警系统

  tidal waves 潮汐波,浪潮

  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灾害

  tragedy 灾难

  wrec kage 残骸

  deat h toll 死亡人数

  survivors 幸存者

  victims 受灾者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国际援助

  evacuation 撤离

  rescue team 救援小组

  二、作文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向灾区捐款。请你拟一个发言稿,在学校捐款动员大会上使用。发言稿主要内容应包括:

  1.对灾区情况的简单介绍(包括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造成的财产和人员损失等);

  2.捐款的意义(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帮助灾区重建);

  3.如何捐款(自愿、多少不限、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交到学校红十字会)

  注意:

  1.不要逐条翻译;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文章连贯;

  3.词数至少100词。

  【参考范文】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 all know,at erribleearthquake happened in Jiuzhaigou,Sichuan Province on August8,in which many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 and people were injured.In orderto help the earthquake victims to go through the hard times and rebuild their hometown,theschool has called on everyone in our school,including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todonate money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This donation is voluntary.You cangive away however much you want to.The money will be collected by each class beforeit is handed to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our school.We hope that everyone will bekind enough to do what you can to help our fellow men out of the difficulty.

  Thankyou.

  政治

  【背景材料】

  2017年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9日5时左右,地震已致9人遇难、164人受伤。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情灾情综合判断,决定启动国家Ⅱ级地震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从成都备灾救灾中心眉山仓库,向灾区紧急调拨家庭包1000个、棉被2000床、帐篷200顶。

  ……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强灾后重建,努力恢复生产,有利于保障震后的生活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活信心和勇气。

  2.实施商业保险制度。实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有利于将单一的依靠政府救助的救灾模式向多渠道多方位救助模式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险发展方面,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此前云南、深圳、宁波等地方巨灾保险试点已相继启动。

  3.财政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4.树立科学发展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人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靓丽繁华宜居和谐沿海强市建设,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加速前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宣传教育、构建国内外防灾减灾交流平台、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减少环境破坏。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它摧毁了物质世界,却锤炼了人的精神。要真正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这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要强化社会建设等职能,努力做好经济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构筑成我国地震综合减灾的三大体系,体系的逐步完善正在尽可能将震害损失降到最低。这是政府加强社会建设职能的体现。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地震后,人民子弟兵顶着频繁余震,舍生忘死,用双手、用最简陋的工具,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又一条生命,使1.64万名群众重获新生。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的作用。地震使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但震后人民创造的“大灾无大疫”、迅速重建、恢复生产、城市崛起及形成的抗震精神等,都给全人类带来宝贵财富。有利于人类最大限度地抵御和预防地震灾害,把损失减少最低限度。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抗震纪念碑的建筑语汇既有个性,又有文化脉络和超常的尺度。无论是采用传统语汇的纪念建筑,还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处理技巧,最重要的是体现了纪念建筑的思想内容。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虽产生于人抗震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却积淀和传承着特有的历史文化精神,融于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某市美术馆开展地震周年书画展中,以“防震减灾人人铭记,祖国山河更加美丽”为主题,告诫人们铭记历史,提醒人们时刻居安思危,不断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道德素质。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范意识不强,防范能力不足,是我国目前普遍性的短板。《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为此,要增强防灾意识,不断提高抗震能力。

  2.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地震为人类能够更好地应对灾难,在民安置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地震后,编发多期《抗震救灾经验专报》,呈送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但人类在灾难面前不能永远被动承受。抗震实践及人文探索告诉世人,科学地震观、有效预防和及时心理康复工作,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调研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5.世界是普遍联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不同地区地震预警、参数速报、烈度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6.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我们要树立整体的观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得到解放军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极大支援,使得灾后重建迅速完成。

  7.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当前,我们正跋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与地震相比都微不足道。有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做强有力支撑,就一定能够做到无坚不克,无往不胜。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地震研究专家不断来到,据此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化了对地球的认识,对地震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9.认识反复性和上升性。从邢台地震到地震,再到汶川、玉树、九寨沟,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一次次灾难的考验和磨砺,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已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灾后重建。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数十万人立即奔赴灾区,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命题预测】

  1.加强灾后重建,努力恢复生产,有利于保障震后的生活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活信心和勇气。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最终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财政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①财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②实现税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 ③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④财政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人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靓丽繁华宜居和谐沿海强市建设,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加速前进。这启示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经济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实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有利于将单一的依靠政府救助的救灾模式向多渠道多方位救助模式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险发展方面,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此前云南、深圳、宁波等地方巨灾保险试点已相继启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意义在于

  A.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B.有利于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C.办理财产和人身保险

  D.保证保险和责任保险

  5.作为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宣传教育、构建国内外防灾减灾交流平台、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减少环境破坏。这有利于

  ①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 ②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把GDP作为衡量经济的主要指标 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④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它摧毁了物质世界,却锤炼了人的精神。要真正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这表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治理目标

  B.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C.我国政府执政为民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构筑成我国地震综合减灾的三大体系,体系的逐步完善正在尽可能将震害损失降到最低。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

  ①最高行政权力的拥有者 ②经济活动的调控者 ③经济建设的管理者 ④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一切困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地震后,人民子弟兵顶着频繁余震,舍生忘死,用双手、用最简陋的工具,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又一条生命,使1.64万名群众重获新生。这说明我国政府

  ①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③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_巴西国王是谁

  9.某市美术馆开展了地震40周年书画展活动,以“防震减灾人人铭记,祖国山河更加美丽”为主题,教育人们铭记历史,提醒人们时刻居安思危。这一活动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范意识不强,防范能力不足,是我国目前普遍性的短板。《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为此,要增强防灾意识,不断提高抗震能力。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体现和要求 ③反对主观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但人类在灾难面前不能永远被动承受。的抗震实践及人文探索告诉世人,科学地震观、有效预防和及时心理康复工作,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这启示我们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影响着自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国家领导人调研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限行限产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保护自然

  C.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征服自然

  D.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13.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地震研究专家不断来到,据此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对地震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专家对地震的研究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有限性 ④实践的目的在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地震、地震,还是1998年的抗洪抢险等等,都得到解放军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极大支援,使得灾后重建迅速完成。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统筹全局能够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④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要树立整体的观念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5.“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促进灾后重建。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发展是一致的 ③社会意识源于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④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6.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数十万人立即奔赴灾区,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材料说明

  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满足人民的各项诉求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上层建筑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当前,我们正跋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与地震相比都微不足道。有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做强有力支撑,就一定能够做到无坚不克,无往不胜。这说明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②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能 为地 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0.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 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1.对于地震的发生,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地进行预测,这表明

  A.世界上存在着人们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

  B.世界不可捉摸,人们在地震面前无 能为力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2.近来地震频发发生,地震的发生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 动是绝对的,永恒的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震为人类能够更好地应对灾难,在民安置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地震后,编发多期《抗震救灾经验专报》,呈送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一次次灾难的考验和磨砺,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已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不同地区地震预警、参数速报、烈度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材料二 地震使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但震后人民创造的“大灾无大疫”、迅速重建、恢复生产、城市崛起及形成的抗震精神等,都给全人类带来宝贵财富。有利于人类最大限度地抵御和预防地震灾害,把损失减少最低限度。作为地震丰碑之一的抗震纪念碑,其建筑语汇既有个性,又有文化脉络和超常的尺度。无论是采用传统语汇的纪念建筑,还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处理技巧,最重要的是体现了纪念建筑的思想内容。“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虽产生于人抗震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却积淀和传承着特有的历史文化精神,融于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A 6.D 7.C 8.D 9.A 10.C 11.D 12.B 13.A 14.A 15.C 16.A 17.D19.D 20.B 21.C22.A

  18.(1)①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地震为人类能够更好地应对灾难,在民安置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地震后,编发多期《抗震救灾经验专报》,呈送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②认识反复性和上升性。从邢台地震到地震,再到、玉树,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一次次灾难的考验和磨砺,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已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③世界是普遍联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不同地区地震预警、参数速报、烈度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2)①文化的作用。地震使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但震后人民创造的“大灾无大疫”、迅速重建、恢复生产、城市崛起及形成的抗震精神等,都给全人类带来宝贵财富。有利于人类最大限度地抵御和预防地震灾害,把损失减少最低限度。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抗震纪念碑的建筑语汇既有个性,又要有文化脉络和超常的尺度。无论是采用传统语汇的纪念建筑,还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处理技巧,最重要的是体现纪念建筑的思想内容。③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虽产生于人抗震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却积淀和传承着特有的历史文化精神,融于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历史

  一、考向分析

  1.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2.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二、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围

  1.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如孔子和孟子共同的主张——重视百姓疾苦;中国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的历史事实。

  2.中国历史上的抗灾减灾

  (1)先秦时期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工程 西门豹渠也称“引漳十二渠”,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战国初期由西门豹在魏国邺地(今河北临漳县西)主持兴建,引漳水灌溉邺田(今河北临漳县一带),以改良盐碱地,发展生产。

  (2)秦汉时期的地震与地震方位观测

  东汉地动仪,又称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台遥测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的同类仪器早1700多年。

  (3)明清的救荒实践与救荒思想

  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徐光启大力推广甘著种植,他的《农政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4)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

  业和慈善机构等)。洋务运动时期汉阳铁厂的选址违背了规律,影响到了自然环境。

巴西国王宣布将军政府执政以维护国家稳定_巴西国王是谁

  (5)抗日战争时期

  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大堤(国民党政府为阻拦日军的进攻而炸毁黄河大堤的事件,1938年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开封,直逼郑州,国民党军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堤,但未能阻止日军南下,却淹没豫、皖、苏44县,淹死89万人,造成大片的黄泛区)。

  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与大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6)新中国抗灾减灾

  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困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二是苏联撕毁援华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中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度过难关。

  长江流域葛洲坝、三峡等综合水利工程、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止土地沙漠化措施等,都可看成是抗灾减灾工程。面对地震,党和政府精心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最终战胜了这些大灾难,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范围

  (1)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但殖民掠夺亚非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造成了亚非拉的长期贫因和落后状态;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

  (2)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苏俄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其特点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等;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的爆发虽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但经济结构和金融手段等方面,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3)政治危机 恐怖主义(“21世纪的政治瘟疫”)、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4)环境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电子产品污染、核反应堆泄漏、太空垃圾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环境污染更为突出:①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资源枯竭。②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暖。

  (5)自然灾害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主要从科技和机制上进行应对。

  (6)多地震国家日本的抗灾机制

  防震宣传常态化;地震监测网络化;抗震防灾法制化;损失推算精确化;避难场所分散化;抗震教育普及化。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社会各界都要举行防灾知识讲座、防灾演习、防灾新产品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行各业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地震发生后,应该做什么?在校学生说,钻到桌底下;家庭妇女说,先关掉火源;公司白领说,别盲目向外跑。灾区以外的大学生说,去灾区当志愿者。应对地震发生,企业做了什么?建筑公司说,临街窗户不能安装易碎玻璃;家具公司说,提醒消费者把高大家具固定好;通信公司说,设置专项服务应对震后出现拨打电话高峰。地震发生前,个人能做什么?日本商店大都销售“常备灾害应急物品袋”,袋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便携马桶等。购买并常备这种应急物品袋,一旦地震发生,短时间内可以不依赖救援。

  三、命题预测

  1.《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 A

  A.古代不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古代人民提倡不要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C.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反映了古代人民已经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3.孟子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强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数(cù,密)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活动没有违背其思想的是 D

  A. 秦朝修建长城和骊山陵墓

  B. 唐朝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C.“大跃进”期间大炼钢铁

  D. 新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4.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5.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D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了地震,灾情震动了世界。如果追溯到古代,皇帝将交代速查民情,中书省则负责起草诏书调度粮食,赈济灾民,门下省则负责审议草诏,通过后交户部执行。据此信息判断,这种制度最早创立的时期是 B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7.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8.2017年,我国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灾区人民遭遇损失,如果中国政府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灾后重建,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地理

  一、知识链接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 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 (即地震)的主要原因。昨天(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属于天然地震。

  地震的分类:地震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5类。按震级可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4类。按震中距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3类。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类。

  地震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通常被称为地震三要素。这是对地震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描述。时间是指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指震中所处位置,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震级是指发生地震的大小,用M来表示。此外,对于地震灾害而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是人们希望了解的。这两点与以上三要素合称为地震灾害五要素。

  地震震级划分及其危害程度: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级(M)是据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 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中源地震 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地震监测: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来临之前,对地震活动、地震前兆异常的监视、测量。目前地震监测主要有几种划分方法,一种是专业与群众之分,指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前者主要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后者则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和岛国(如:日本);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周边地区。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中国的火山地震带:①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④云南和四川西部⑤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如何降低地震灾害:

  1、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做好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规范施工,保质保量的建筑工程,是降低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2、好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也是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不要把城市建在地震带上,房子要建造的坚固些,别偷工减料,最好建成防震的,平时要多学习些地震方面的有关知识,要进行模拟地震演练。

  二、命题预测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二者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二者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二者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C.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读图回答3-4题。

  

  3.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A.距离震中较远

  B.震级小

  C.震源较深

  D.位于板块内部

  4.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C)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5.读我国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还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试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中的水利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

  【答案】

  (1)多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

  (2)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生成条件。

  (3)淤积严重。原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库区水流慢,导致泥沙淤积。

  

  =

本文 bsports体育-綜合性体育赛事直播,电竞与棋牌在线娱乐平台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bsportsk.com/post/31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